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電商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,促銷狂潮即將到來。但是雙十一這個節骨眼也給一些商家渾水摸魚的機會,打著參加電商節的名號,實則進行價格戰,低價銷售,影響品牌形象,打亂市場秩序。控價勢在必行,而且還要提早做準備。

當然,控價是一件要長期的事情,并不是只有雙十一才需要控價。短暫的控價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。如果不控價或者只是暫時控價只會導致:
1、大打價格戰,線上價格混亂,低價產品橫飛,擾亂了市場秩序。
2、以低價的形式出現一批假貨,品牌方受到沉重打擊。
3、品牌給人一種廉價便宜貨的感覺,影響品牌形象。
4、讓分銷商利潤減少,動了分銷商的奶酪會導致已有的分銷商退出,有意向的分銷商不敢加入,導致品牌自身增加了零售成本,兜兜轉轉,還是品牌自己吃了虧。
針對這些低價亂價現象,品牌方需要及時制止,對自己的商品進行處理,嚴厲打擊這些行為,以此維護品牌形象,平衡分銷商利益。而雙十一的促銷策略更是給了這些想要低價的商家可乘之機,商家借助雙十一的掩護,實則低價亂價,變得更加難發現,所以控價更要早做準備。

那應該采取什么措施?
控價。
電商平臺的開放性、自由性決定了它是一個容納性強的平臺,而控價在一定程度上是違反反壟斷法規的,所以平臺是不接受以低價亂價為理由的投訴,更不可能接受明面上就打著控價旗幟的投訴。
雖然平臺不接受,但是第三方維權公司會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決問題,針對不同類型的低價店鋪進行知識產權的投訴,與電商平臺對接,甚至進行電商訴訟來維持價格穩定。
雙十一還有兩個月時間,但是為了在雙十一期間,避免低價亂價的現象發生,控價應該早早提上日程。
1、提前做好規劃,進行商家報名、預售商品申報、現貨商品申報等,以確保品牌自己知道哪些產品參加了雙十一活動。
2、提前一個月告訴經銷商要配合品牌方進行價格調整,對于不配合的品牌方可以進行處罰。
3、管理好授權內的渠道后,剩下的就需要精確打擊。對于無法通過品牌自身的管理來解決的時候,可以直接走投訴,走電商訴訟等途徑。

凡是未經授權使用商標LOGO、專利、旗艦店/官網/線下宣傳海報圖冊上的圖片的,直接以侵犯知識產權的名義進行投訴。
針對自拍圖(即沒有知識產權侵權的)和疑似假貨,購買產品 → 出具鑒定報告 → 以假貨名義投訴。
對于標題和描述里面使用了品牌名稱,但實際售賣的不是品牌的產品,直接通過 “不當使用他人商標” → “濫用商標關鍵字” 來處理
以上這些,交給豆葉,統統幫你處理好。
電商平臺上沒有處理不好的問題,關鍵在于如何有效率地去做,品牌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好,可不能因為電商平臺上的低價亂價阻礙了發展~